2019年国际博协大会(日本京都)官网现已上线
2015年6月3日,日本京都成功获得2019年国际博协第25届大会的主办权。2018年6月1日,大会组委会发布了最新一期的时事通讯,展示了从申办成功以来,组委会所做的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会场建设、征稿和赞助启示等。随着大会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各方面的相关信息,也正在本次大会的官网(http://icom-kyoto-2019.org/)上持续更新中。
2019年 日本京都
2015年6月3日,拥有大约200个文化机构、1681座佛教寺庙和812座神社的日本京都,成功获得2019年国际博协第25届大会的主办权。会议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心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Museum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会议时间:
2019年9月1日—7日
会议地点:
国立京都国际会馆(ICC Kyoto)
会址照片,图片来源于日本国际博协大会组委会官网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心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Museum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中心”一词强调两个主要概念:一是博物馆作为“网络”,支持彼此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博物馆作为“核心”,带动当地社区的发展。附主题“传统的未来”意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连接博物馆与未来。
会议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 全球性问题与博物馆
博物馆应该如何与全球性问题联系起来?在解决世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地域冲突、环境问题、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等等关键问题时,博物馆能做些什么?
2. 当地社区与博物馆
博物馆在当地社区中扮演什么角色?博物馆能以何种方式在当地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架起桥梁,以培育独特的传统和文化资源,并将它们传递给下一代?
3. 博物馆定义和系统
博物馆和博物馆专业人员应该如何定位?应该制定怎样的政策和制度来应对他们的日常挑战?
苏埃·阿克索伊,图片来源于日本国际博协大会组委会官网
国际博协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为来自139个国家的成员提供一个宝贵平台,让他们分享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领域的经验与未来前景,同时提升专业知识和领导技能。2019年的大会将在以文化传统著称的日本京都举办。
Johei SASAKI,图片来源于日本国际博协大会组委会官网
作为日本标志性的文化中心之一,京都是创新精神与传统实践的结合体,是符合本次会议主题的理想场所。通过参加2019年的京都国际博协大会,我们希望大众能对我们的博物馆和它们在日本京都所代表的社区都能有所了解。
会议日程草案,图片来源于日本国际博协大会组委会官网
随着大会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各方面的相关信息,也正在本次大会的官网(http://icom-kyoto-2019.org/)上持续更新中。
那么,国际博协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国际博协大会如何举办?历届大会的主题揭示着博物馆行业怎样的变化?大会与中国有着怎样的渊源?
下面,我们就先从国际博协大会的发展历程开始说起。
背景介绍
国际博协大会,顾名思义,就是国际博协举办的全球博物馆专业盛会。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创立于1946年,是博物馆行业的国际学术组织,致力于发展和保护现在与未来、有形与无形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目前国际博协拥有139个成员国,成功构建了世界性的博物馆专业化水平。尤其是《国际博协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ICOM Code of Ethics for Museums),成为了世界博物馆规范制定的标准。
《国际博协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英文版封面,图片来自于国际博协官网
国际博协大会从1946年第一次在法国巴黎举办开始,每三年举办一次。大会聚集了全球千余名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在一周的会期内,围绕历次大会的主题,相互探讨博物馆行业备受关注的问题。大会的最后一天通常会开展全体会议,发布本届大会的最终决议,并进选举新一届国际博协执行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的主席与成员。
每届国际博协大会的博物馆相关主题,展现的是这一阶段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为博物馆行业乃至全球公众都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到2019年日本京都的第25届大会,25个现有主题主要围绕博物馆工作、博物馆与社会、博物馆与遗产、博物馆与变革、博物馆与文化这5个话题展开。
其中,早期(1946年第1届至1968年第8届)大会的关注点集中在博物馆的具体工作,包括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教育、藏品管理、不同类型(历史考古类、自然历史类、科技类、户外类)博物馆的建设和博物馆内的研究工作等。
1946年 法国·巴黎
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
1950年 英国·伦敦
收藏与保护人员的交换;库存的科学仪器;博物馆与教育;专业培训的问题
Exchange of collections and conservation personnel; inventory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museums and education;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1953年 意大利·热那亚、米兰、贝加莫
户外博物馆的问题;不发达地区博物馆的问题;博物馆建筑与现代城镇规划中的博物馆
Problems of museums located outside; problems of museums in undeveloped areas; the architecture of museums and museums in modern town-planning1956年 瑞士巴塞尔·苏黎世·日内瓦
我们这个时代的博物馆;现代世界中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当前历史博物馆的问题;现代技术博物馆的规划与组织;巴别塔
The museum in our time;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problem of history museums in our times; the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modern technical museum; Babel's Tower1959年 瑞典·斯德哥尔摩
以博物馆为鉴:潜力和局限
Museums as mirrors: their potentialities and limitations1962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
防止艺术品被盗;保护文化财产;历史和民俗博物馆在变化的世界中的作用;对博物馆专业的观察;博物馆的目标:研究中心还是展览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
Precautions against theft of art works;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the role of history and folklore museums in a changing world; observations on the museum profession; the objectives of the museum: research centres or exhibition hall;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museums1965年 美国·纽约
博物馆人员的培训
Training of museum personnel1968年 联邦德国·科隆、慕尼黑
博物馆与研究
Museum and research从1971年第9届大会至今,大会主题基本平均交叉分布在博物馆与社会、博物馆与遗产、博物馆与变革、博物馆与文化这4个话题中。关注点从微观的博物馆具体工作逐渐转变到博物馆建设的宏观意义层面上,这也体现了博物馆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1971年 法国·巴黎、格勒诺布尔
博物馆为人类服务,今天与明天:博物馆的教育与文化作用
The museum in the service of man, today and tomorrow: the museum's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role1974年 丹麦·哥本哈根
博物馆与现代世界
The museum and the modern world1977年 前苏联·莫斯科
博物馆与文化交换
Museums and cultural exchanges1980年 墨西哥·墨西哥城
世界遗产:博物馆的责任
The world's heritage - the museum's responsibilities1983年 英国·伦敦
博物馆致力于发展中的世界
Museums for a developing world1986年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博物馆与遗产的未来:紧急呼叫
Museums and the future of our heritage: emergency call1989年 荷兰·海牙
博物馆:文化的制造者
Museums: generators of culture1992年 加拿大·魁北克
博物馆:重新思考界限
Museums: re-thinking the boundaries?1995年 挪威·斯塔万格
博物馆与社区
Museum and communities1998年 澳大利亚·墨尔本
博物馆与文化多样性:古文化,新世界
Museum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ncient cultures, new worlds2001年 西班牙·巴塞罗那
管理变革:博物馆面临着经济与社会挑战
Managing Change: museums facing economic and social challenges2004年 韩国·首尔
博物馆与无形遗产
Museums and Intangible Heritage2007年 奥地利·维也纳
博物馆与共同遗产
Museums and Universal Heritage2010年 中国·上海
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
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2013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
博物馆(记忆+创新)=社会变革
Museums (memory + creativity) = social change
2016年 意大利·米兰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
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2019年 日本·京都
作为文化中心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Museum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韩国首尔第20届大会起,国际博协大会主题一直与当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保持一致。这可以在博物馆日活动的基础上,极大的丰富当年主题下的各项会议成果。
截止到2019年国际博协第25届大会,算上第一次大会的举办地——国际博协所在地巴黎,超过一半(16届)的大会都在欧洲举办。其余几大洲的分布情况则是亚洲和北美洲各3次,南美洲2次,大洋洲1次。目前,大会还从未踏上过非洲大地。
直到2016年,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国际博协第24届大会,国际博协大会已走过70年风雨。作为国际博协成立70周年的献礼,本届大会还发布了新的国际博协视觉标识。
国际博协(ICOM)视觉标识(旧),图片来源于国际博协官网
国际博协(ICOM)视觉标识(新),图片来源于国际博协官网
中国博物馆界代表近200人积极参与本次大会,并与各国博物馆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米兰国际博协大会中国展区开幕式,图片开源于国家文物局网站
值得庆贺的是,在这一届,现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安来顺,成功当选国际博协副主席。这是国际博协成立70年历史上,亚洲学者第二次进入最高领导层(上一次是24年前印度人高斯当选主席)。
首次亮相中国
其实早在2010年,中国上海就曾举办了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这也是国际博协大会首次亮相中国。大会吸引了32000多名涵盖115个国家、地区的博物馆管理者和研究者,是国际博协历史上参会人数最多、代表国家最多的一次大会。此次全球性博物馆盛会极大提振了中国博物馆的自信心,也将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合作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上海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会场主席台,图片来源于国际博协官网
国际博协还借此机会进驻到上海世博会的展馆中,并参与了“大洋洲月”“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之月”“非洲之月”等活动。
国际博协参与上海世博会“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月”活动,图片来源于国际博协官网
历届的国际博协大会深刻探讨了全球视野下博物馆的各种相关话题,也展示着博物馆专业人士对于行业发展问题及未来方向的思考。会议的最终决议和报告对本次会议的各项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对于世界博物馆业界和学界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2019年在日本京都举办的国际博协第25届大会,将围绕“作为文化中心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进行为期一周的会议研讨。在此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并引领国际博物馆行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部分内容来源于国家文物局网站
图片来源于国家文物局网站、国际博协官网、日本国际博协大会组委会官网
编辑:Mary;city
相关链接: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